<
y9h7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山神的六零快乐生活 > 山神的六零快乐生活 第40节
    想想上一个冬天,农村人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自留地,所以就算挨饿,也没出现过几家人被饿晕过去的情况,倒是城里人因为买不到供应粮,听说都快饿疯了,专挑天刚黑或者天不亮的时候去农村地皮里翻腾,凡是能吃的东西都会捡回去。

    要不是山神娘娘大发慈悲,给办了半个月的天蒙夜市,县城里那些等着救济粮到粮油站的城里人至少能饿死一大堆。

    正式因为天蒙夜市旧了很多人的命,所以这半年多来,时不时就有城里人偷偷摸摸到乡下来,结伴上山去供奉山神娘娘,就和做贼一样,甭管是上山还是下山,都鬼鬼祟祟的。

    ——————

    在全县人民的热切关注中,造纸厂终于开工了。

    大批量培训出来的员工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更多的一级小工认清楚需要上山收拾的木料和树木枝叶后,背着箩筐拿着地图上了山。

    地图是宋萍萍给画的,她简单画了一张天蒙山上的草图,把山神娘娘托梦指给她的那几块造纸厂需求木料多的地方都给标注了出来,张贴在了造纸厂的布告栏上。

    造纸厂的员工就自己模仿着画了更潦草的草图拿在手中,呼朋唤友地结伴上山去收集木料了。

    一级小工干的活儿就是收集木料。

    至于那些没通过造纸厂招工考试的人,也可以收集好需要的木料来造纸厂换钱,只要收集的木料品质能够持续达标,造纸厂就会在下一个季度评级的时候,把这些编外人员给破格录用,不用再参加那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的招工考试题。

    这个政策是宋萍萍给那些实在不认识几个字的人搞的绿色通道。

    别说是林场村的人了,就是其他村子的人听说去山上收集到木料能去造纸厂换钱,都纷纷加入到收集木料的队伍中来。

    白天得去生产队上干农活儿赚钱,那就等下工之后再去,一直收集到天黑再下山。

    那些去了地头忙活一天都赚不到几个工分的妇女和小孩,则是被家里人直接劝退了,“你们就不用去地头费工费力地赚那几个少得可怜的工分了,直接去山上收集木料到造纸厂换钱吧……”

    放眼全县,除了城里人抹不下脸去山上收集木料赚这个钱之外,其它村子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是手头有点空闲时间的,全都往天蒙山上去了。

    而夏天正是造纸所需要的那种草木繁盛生长的季节,经过了一个夏天的生长,秋天遍地都是,可以说只要上了上就能捡到钱,一筐背下去,虽然赚不到太多,可这钱算是白捡的,没人会嫌少。

    因为造纸厂要的木料都是晾晒干净的,在厂子里做工的那些一级小工们收集回去的木料会经过分拣称重之后,给每个人头上记录好工作量,然后再统一晾晒算钱。

    那些编外员工就没这样的福利了,造纸厂只收他们自己分拣干净并且处理好晒干的木料,要是发现里面掺进去其它东西,那是一分钱都不会给的,所以乡下人干这些活儿格外的认真,不仅会细细挑拣,还会拿水洗干净再晾晒,等晒干后扎成捆,干干净净地拿去造纸厂换钱。

    宋清江就是造纸厂的二级领班,专门负责把关收上来的木料,他生怕办不好这事儿给自家妹子丢人,所以审查起来格外的严格,连自家丈人家拿来的木料都会细细分拣,确认没有混进去一些滥竽充数的木料才会给算钱。

    众人一看宋清江做起事来铁面无私,连老丈人的面子都不给,也都谨慎了许多。

    谁也不乐意自己辛辛苦苦分拣来的东西因为混进去一些小心思就被全都退回来……

    因为人民群众收集木料的热情空前地强大,简直就如同蝗虫过境一样,把天蒙山上的那种木料一寸一寸地蚕食着,得亏天蒙山的面积足够广袤,就算全县人都加入到收集木料的队伍中来,收割速度也跟不上那些木料生长繁殖的速度……不然这种木料都会被热情的人民群众给挖成珍惜濒危植物。

    也有一些老农民的心思活络,挖这种木料植被的时候,不仅是捡了上面的枝干和叶子,还拿着小铁锹把地下的根子都深深地撅了起来,带回家种在了墙根下、屋子后面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地上。

    等来年这些根系都活过来,那不就等于是给自家种上了聚宝盆和摇钱树?

    村里人有脑子活络的,也有脑子不活络但眼珠子活络的,还有脑子和眼珠子都不活络但特别听劝的……反正没过几天,村里人就都知道找自留地种这种木料了。

    因为这种木料植被比较罕见,村里人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就给起了个名字——纸草。

    宋萍萍一开始还担心造纸厂需要的木料太大,一时半会儿工厂的生产产能可能提不上来,厂子的盈利之路需要走很长一段时间,哪能想到机器才慢悠悠地转了两天,就不得不提到了最大的功率。

    处理纸浆的机器因为送来的干纸草太多,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没闲下来过,机器都快冒火星子了。

    负责晾晒纸的工人也都忙得脚打后脑勺。

    短短一周时间,造纸厂的仓库里就已经堆满了生产好的草纸,一卷一卷地摞在那儿,看着虽然微微发黄,但一点都不嫌脏,反倒是看着有种贴近自然的感觉。

    代理县长给了宋萍萍不用每天去县委上班的权利,所以宋萍萍一有时间就蹲在厂子里,一来是离家近方便回家,二来则是她不在造纸厂里待着总感觉心里没底,得看着造纸厂走上正轨,造出来的纸换成收进财务室的前,宋萍萍才会放心。

    这会儿车间领班给宋萍萍拿来了生产好的样本纸来,宋萍萍摸了摸纸张的厚实程度,又感受了一下纸张的光滑程度,闻了闻纸张上有没有刺鼻的味道,用纸张上脸蹭了蹭,感受了一下有没有刮脸……

    宋萍萍问,“能保证所有生产出来的纸都是这种品质吗?”

    车间领班兴奋的脸蛋通红,“能确定!每一批生产出来的货我都会检查,这卷纸就是我随便从里面拿出来的。这种纸草用来造纸真是太好了,我一开始还担心植物纸浆造出来的纸会不耐呢,结果这种纸就算泡到水里面都不会立马破掉,车间里的小翠吃坏肚子拉稀,我特地给了她一卷纸去让她试验,看她擦的时候有没有漏到手上,她和我说了,一点都没有,甚至都感觉不到渗出来的脏东西,比市面上买到的纸可好太多了。”

    宋萍萍差一点没憋住笑,她插在口袋里的手用力掐着大腿,又把这辈子经历过的所有不高兴的事情都想了一遍,这才平复了心中的笑意。

    她正色说,“既然纸的品质没问题,那就去喊供销社来拉货吧,是骡子是马都得拉出去遛遛才知道,我们厂子里造出来的纸既然品质没有问题,价格也和其它造纸厂的纸价一样,我们就没道理卖不出去。”

    供销社的人很快就开着大货车来了,检查了那些成卷的草纸的品质后,当即就又喊了两辆大货车过来,把造纸厂仓库里攒了好久的卷纸全部一扫而空。

    “宋主任,这点卷纸够干啥呀?都不够全县铺货的,你们估算一个数目,什么时候能够生产满满当当一仓库?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派车过来拉一遍,你看怎么样?”

    宋萍萍最厉害的就是数学,她对造纸厂里的机器流水线一天能造多少纸心里门清,这会儿唯一不确定的就是造植物纸浆的机器能不能跟上。

    “赵姐,原料仓库里的纸草储备够不够?够用多长时间?等过段时间入冬了,天蒙山上肯定要落雪,还比我们这些山外面落雪要早。我估摸着,等天蒙山上落雪之后,纸草就不好收集了,我们得抓紧时间把纸草储备起来,争取冬天的时候机器也能开起来,不要因为没有纸草储备就停工放假。”

    52

    第52章 vip-36

    ◎榜单公布◎

    名叫赵红梅的车间领班当下就打消了宋萍萍的顾虑,“宋主任,您就放心吧,咱仓库里的纸草储备可不缺,按照现在每天消耗的量,足够咱车间里的机器不眠不休生产半年多了,距离下雪还有一段时间呢,我估摸着,等到真下雪了,我们厂子里储备的纸草都够用到明年下雪了。”

    宋萍萍心下大定,她知道纸草这种制备植物纸浆的原料不会卡造纸厂的脖子后,立马就报给了供销社来的负责人一个数,“一周来一会吧,我们厂还有个三个仓库,一周生产出来的量差不多能把这三个仓库都给填满。”

    供销社负责人有那么一瞬间的沉默,他突然就感觉到了压力的存在。

    要是这天蒙山造纸厂一周只能生产一仓库的纸,那都不用去周边的县城开拓市场,自家县里各级的供销社就能把这丁点儿库存都给消化了。

    可天蒙山造纸厂一周能生产四仓库的纸,全市的供销社都卖不了这么多,还得他去别的地方走走关系,看能把天蒙山造纸厂造出来的草纸给铺货出去。

    “对了,宋主任,你们这纸起个名字吧,要是都叫草纸,可不好卖。”供销社来人给了宋萍萍一个建议。

    宋萍萍琢磨了一下,心里就有了答案,“叫卫生纸吧,我们的纸都是纯植物纤维制出来的,生产工序里还有高温杀菌,很卫生,大家可以放心用。”

    供销社来人眨巴眨巴眼,冲宋萍萍竖起了大拇指,“宋主任就是文化人,随便起这么一个名字,就让我都忍不住有了买点这纸的想法。一个卫生,真是打消了老百姓对这些纸干不干净的所有顾虑啊!”

    卫生纸的名字就这么敲定了下来。

    ——————

    眨眼间,天蒙山造纸厂开工三个月,到了第一次评级的时候。

    多数人这段时间干活儿都挺认真的,可每天都有记分员在打分,那些记分员每周还会核算,计算一些大家听都听不懂的东西,但听说最后算出来的那个分数就是评级定档的分数。

    在记分员手上,每个人都有一个最终分数!

    达到九十分就能升级,七十五分就能维持现有的工作,六十分就得下降一个等级,而低于六十分的人直接会被辞退,成为编外员工。

    所有人都很紧张。

    干得好的人都揪着心等着出榜公布,希望自己能够拿下九十分,顺利晋升更高等级的工人,下个月开始就能涨工资了。

    干得不好的人则怕自己被辞退,以后就没有每个月都能领到的工人基础补助了。

    还有那些编外员工,都盼着自己能够拿下七十五分,不用参加造纸厂的招工考试就被破格录取。

    在大家紧张的心情中,记分员从财务室拿着一摞写好的大报纸出来,挤进了人群中。

    三个记分员互相搭着手,把一张一张榜单贴了上去。

    分数和排名都是由高到低的,一开始就是一整张纸的一百分,看得大家都‘嘶’地吸凉气。

    这些人都要涨工资了啊!

    一个月的基础补助就要涨十块钱呢!算下来的工作量系数也会涨,原先干一份工作只能计算一个工作量,现在涨了等级之后,干一份工作都有一点二个工作量了,能不叫人羡慕吗?

    恭喜的声音此起彼伏,更多的还是翘首以盼。

    不只是一百分的人会涨工资,所有分数超过九十的都会涨工资。

    站在前面的人恨不得把脸给贴到布告栏上面去,站在后面的人则是恨不得自己原地长高半米。

    一张张榜单公布,第三张榜单的时候,终于出现了第一个八十九分。

    距离升职加薪就差一分,那人脸上肉眼可见的失落,苦笑中都快看不到笑了,全是苦,比天蒙山上挖到的黄连还要苦。

    “得,白干一场,距离升职加薪就差一分,就差一分啊!”

    记分员笑着安慰他,“老徐,你别着急啊,这分数又不是这次公布了之后就会清空不管,你这次的分数就是下次评级的参考基准线,宋主任给的那个公式里,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得分都会被考虑进去的,三个月后的评级定档,你已经赢过了很多人,只要稍微努力努力,下次评级定档的时候升职涨工资,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老徐一愣,“这分儿还能攒下去呢?”

    记分员说,“那肯定的啊,每个阶段的工作得分都会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得分,这是宋主任给的公式,算起来可麻烦了。但我可以和你说,宋主任给的这个得分给了每个老员工懈怠的机会。”

    “大家只要努力干,就算偶尔有段时间休假了、生病了,没来厂子里上班,我们这些记分员没有给统计上工作量,也不会太影响下一个季度的评级定档。”

    “大家都是又有功劳又有苦劳,宋主任给计算最终评分的时候,公式好长一串儿呢!不过啊,就算这次拿了满分,以后要是不保持住,最多也就三次评级定档,就能掉进被辞退的名单里了。”

    “具体计算方法我们就不给大家说了,只能告诉大家,努力干活儿肯定没有坏处,不仅发的工资多,而且赚钱也会更容易,要是能成为九级工人,干一份工作就能领到两个工作量,不说本来就比普通工人高一大截的基础工人补助了,单单是测算的工作量,大家都干一样的活儿,九级工人的工资就能领到大家的两倍呢!”

    这种说法是宋萍萍特地教给记分员的话术,给个甜枣吃,让大家都高兴高兴,然后再打一大棒,让人不要得了甜头就飘飘然,踏实干活儿才是正道。

    果不其然,经过记分员的这一番讲解,所有人的热情又都回到了巅峰。

    九十分以上的名单已经全部公布,那些知道自己升职无望的人心里又有了新的期盼——就算自己没能升职,那好歹也保住现在的工作,别给掉档啊!

    没看到自己名字的人又开始揪着心盼自己能拿到七十五分以上,他们已经不奢望涨工资了,只盼着自己不要被减工资,那多丢人啊!

    在榜单上看到自己名字的人,都能跟着松一口气。

    随着榜单的公布,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

    直到记分员说就剩下两张榜单的时候,终于出现了第一个六十分。

    还没看到自己名字的人都面如死灰。

    就算自己平时干活儿的时候稍微偷懒了点,不积极了点,平时往茅厕里跑的次数多了点,那也不应该……就被掉进辞退的榜单里啊!

    最后一张榜单贴出,最后一名依旧是六十分,造纸厂的员工这才松了口气。

    记分员又说,“第一批通过招工考试进入造纸厂工作的员工,都有十分的保护分,所以这次虽然有人分数不够六十,但也从十分保护分里扣了一些,把分数拉到了六十,但那十分保护分用一次就少一次,还请大家不要掉以轻心。”

    “虽然这次没有人被辞退,可有些人实际上已经进了辞退的名单,只是被保护分给拉回了六十分上,下次评级要是再不够六十,可能自己名字下面的保护分就不够再从辞退给拉回来了。”

    然后就是编外人员的考核录用名单,所有持续给天蒙山造纸厂提供纸草的人都有自己的评分,这会儿也都贴了出来。

    记分员说,“分数达到九十以上的人,全部都能转正了,下个月就算是一级小工,能够领基础员工补助了,下次评级定档的时候,这次转正的编外人员能正常参与升职涨薪。”

    那些围观榜单的编外人员都跟着兴奋地尖叫,比天蒙山上的猴子叫声还要喧闹。

    另外一边,宋萍萍也在财务室里算出来了这一季度的营收。

    看着那将近六位数的营收,宋萍萍高兴地捏了好几次拳头,她亲自记好账之后,大手一挥,说,“再同豫南省的机械厂联系,再引进一条生产线来,我们造纸厂还能招工!还得扩大规模!”

    就算再引进两条生产线,天蒙山造纸厂账目上的钱都够,但宋萍萍不打算一次性引进两条生产线来,因为她清楚天蒙山造纸厂原料仓库里的存货,两条生产线就算全力开起来,仓库里的存货也能供得上,可要是三条生产线都开起来,仓库里的存货估计就不够撑到来年秋天纸草丰收的时候了。

    再引进一条生产线,造纸厂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账目上进来的钱就又能翻一番,回头就有钱修路了。